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推动贸易自由化,海南自贸港12月18日封关

2025-07-24 10:35:58       来源:环球时报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定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这一消息引发国内外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报道称,这意味着未来海南与国际间的往来将更加自由顺畅,同时与内地的联系将保持便捷高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7月2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据介绍,“一线”放开,就是将海南自贸港与我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作为“一线”,实施一系列自由便利进出举措;“二线”管住,就是将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作为“二线”,针对“一线”放开的内容实施精准管理;岛内自由,就是在海南自贸港内,各类要素可以相对自由流通。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王昌林表示。针对公众对封关后到海南出差、旅游等是否有变化的关切,他解答说,按照现阶段的封关制度设计,除部分货物从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需要接受查验外,大多数货物以及所有的人员、物品、交通运输工具等进出海南岛,仍按现行规定管理,封关前后没有变化。大家到海南出差、旅游等,都和现在一样,不需要额外办理证件。

海南封关将会带来哪些变化?香港文汇网报道称,“零关税”是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据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与封关运作前政策相比,“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显著提高,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

王昌林介绍说,“一线”进口的“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由21%提高至74%,在岛内享惠主体之间可以免进口税收流通,加工增值达到30%的可免关税销往内地;在“一线”进口方向,对全国现有的部分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23日表示,封关的核心是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制度创新。根据政策安排,封关后,海南实施更加全面的“零关税”政策,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不仅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进口成本,更有助于提升海南作为全球投资、贸易和物流枢纽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同时推出了更具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梁海明表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统一实施15%的优惠税率,覆盖范围广、适用主体多,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运营成本。统计显示,封关后累计减免的税费将达数百亿元级别。”

韩国《首尔经济》认为,海南封关政策措施预计将惠及海南岛内各类有实际进口需求的企业、公共机构及民间非营利单位。报道进一步称:“有分析认为,此举意在通过扩大从海外进口至海南商品的关税豁免范围,增加对海外企业的吸引力。”

安永华南区主管合伙人黄寅表示,海南自贸港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制度,与其特殊税制以及“非禁即入”“极简审批”“清单管理”等制度相辅相成。相信封关后,海南将持续吸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航空和深海等特色产业也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更重要的是,海南正在成为连接中国与亚太、东南亚、南亚市场的重要枢纽。”梁海明认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日益完善的自由贸易制度,海南未来有望成为“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开放门户”。“海南自贸港的开放实践也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经验,并在当前全球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再次展现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